土壤孔径分布,即土壤的孔隙大小与配合比例如何,对于土壤的通透、保水等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两种土壤尽管其孔隙度相同,但由于孔径分布不同,其土壤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别。 当量孔隙:土壤中的孔隙大小、形状及其连通情况十分复杂,很难直接测定,因此,目前多用吸出孔隙中的水所需的吸力即土壤水吸力来计算其孔径。所谓当量孔径即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并非是土壤孔隙的真实孔径。 土壤吸力越大,当量孔径越小。每一当量孔径都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对应,如孔隙大于0.3毫米,水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植物幼根能顺利伸展;孔径在0.06-0.03毫米内,水在意力作用下,仍可自由通过,土壤水吸力为50一100毫巴;孔隙大干0.01毫米,根毛能扎进。原生动物及其真菌粗菌丝能在其中活动,其土壤水吸力为300毫巴;孔隙大于0.001毫米,只有小微生物在其中活动,土壤水吸力为3000毫巴。 当量孔径的分级:当量孔径分为粗孔(>0.2毫米)、中孔(0.2-0.02毫米)、细孔(0.02-0.002毫米)、极细孔(<0.002毫米)。粗孔在排水良好的旱地土壤中,通常多为空气所占据。土壤中粗孔越多,通气透水能力越强。中孔和细孔有明显的毛管作用,能增强其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极细孔孔径很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等性质随其孔径的数量增加而加强。
本文网址:https://www.hexueyiqi.com/xinwen/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