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测定仪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当前从土地整理角度探究整理过程中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尚不多见,大多侧重于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储量影响。而从理论上来看,土地整理既可能破坏土壤物化结构导致形成碳源,也可能通过整理改善土壤质量形成固碳。因此,研究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在整个工程实施期间任何一项措施都可能会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两者兼有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土地整理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影响机制进行细致的分析。土地整理包涵了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设计等多项工程的综合,在土地整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土壤各种理化性质及相关生态过程的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带来各种正向或负向的效应。对土壤肥力影响的效应。适宜的耕作制度和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起到固碳作用;不适宜的耕地垦殖力度和不顾土地适宜性要求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加剧有机质流失,不利于有机碳的固定。 经过土壤养分测定仪的测定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土地利用方式看,水田有机碳质量分数(17.20g/kg)显著高于旱地有机碳质量分数(14.78g/kg),但是经过土地整理后旱地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大于水田,水田在整理前后含碳量几乎无差别,这说明旱地在适宜条件下也会有很高的固碳潜力,但是固碳能力和水田还是有差别的。
本文网址:https://www.hexueyiqi.com/yiqi/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