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土壤交换吸收的规律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协调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多呈离子态,这种离子态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很容易被流失,由于土壤具有交换吸收作用,从而使这种养分保持在土壤中,这就是土壤的保肥性。土壤吸收阳离子的数量是很大的。土壤胶体恰似一个作物养分的贮藏库,可以储存土壤溶液中过剩的一些养分。当溶液中这些养分减少后,又可重新被代换出来转入溶液中供作物吸收利用。这就是土壤的供肥性。正是由于土壤具有离子交换吸收的特性,才保证了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不同土壤的胶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保肥能力也不一样,因此,生产上要注意因土施肥。磷素在土壤中既易为胶体吸收,又易产生化学固定而失效,所以,磷肥宜采用集中施用方式,或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以提高肥效,相反,硝酸根不易被土壤吸被而易流失,所以硝态氨肥应分次施用,最好施在早地。水田不适宜直接施用。 土壤的吸收性: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凝聚作用,可以把分散的土粒胶结成水稳性团粒结构,有利于良好结构的形成。但如果土壤胶体为钠离子所饱和,则胶体分散呈溶胶状态,这种土壤湿时泥泞、干后紧实,结构不良。可施用石膏,通过离子交换,使钙离子代换钠离子,促进土粒的胶结,以改善土壤结构。
本文网址:https://www.hexueyiqi.com/xinwen/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