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是土壤热量状况的具体反映和指标。土壤温度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温度对作物的播种、种子萌发、出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等都有影响。从作物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都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如果温度过高或低,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土壤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的作物种子萌发时要求的土壤温度不同。如小麦、大麦等当平均地温为1一2℃时即可萌发,4一5℃时即可出苗。而玉米则需要平均地温为8-10℃时才萌发。因此不同的作物的播种期必须根据土壤温度而定。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低,种子无法萌发,甚至发生烂种现象。播种过晚,延长生长季节,造成减产。因此作物播种必须掌握土温的变化规律。 土壤温度对作物根系活动的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受着土壤温度的影响。土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一般粮食作物平均地温0℃以下,根系就不能发育,2-4℃才开始有微弱的生长,7℃以上才旺盛生长。如果超过30℃时又有害于根系的生命活动。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温度为12-16℃,棉花为24℃以上,玉米为24℃,红薯为18℃。 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的地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不同作物的营养生长,对最适土壤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小麦为12-16℃,玉米为24-28℃,棉花为25-35℃。 土壤温度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当土壤温度为25-37℃时,微生物活动最活跃,低于5℃时和高于45一50℃活动就受到影响,甚至完全停止活动。
本文网址:https://www.hexueyiqi.com/xinwen/464.html